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都属于慢阻肺。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由吸烟等原因引起气道狭窄或肺气肿等结构改变,导致呼吸气流受阻,感到呼吸费力或透不上气,常伴有咳嗽、咳痰等不适。根据国内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推测人数约为1亿,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尽管我国慢阻肺发病形势严峻,公众、患者对该疾病的诊治仍存在很多误区以及药物使用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致使病情延误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慢阻肺典型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喘促、呼吸困难等。其咳嗽多以晨间明显,早期咳痰多为白色粘液或泡沫样痰,急性发作时痰量明显增多,可为脓性痰,喘息、呼吸困难早期多在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作。
日常生活中若遇到以下问题超过三种,考虑慢阻肺疾病可能,建议尽早前往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
【资料图】
(1)是否经常咳嗽?
(2)是否经常咳痰?
(3)是否在爬楼梯、逛街,干家务等日常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
(4)是否年龄超过40岁?
(5)是否现在吸烟或曾经吸烟?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是最经济、准确的方法,并且对患者没有创伤,结果稳定可靠。早期进行使用简单的问卷筛查可能患有慢阻肺的受试者,及时评估肺功能,对病情评估、早期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慢阻肺是可预防的慢性疾病。WHO和UN联合各部门制定行动须知中指出,预防慢阻肺需注意:
(1)改善孕产妇营养,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怀孕期间避免吸烟);
(2)尽量减少儿童接触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的风险;
(3)减少成人吸烟并鼓励所有国家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在成年人生活中,尽管吸烟是一个确切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应再视慢阻肺仅仅是吸烟引起的疾病。从全球视角出发,成年人生活中暴露的生物燃料烟雾及空气污染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现有充分证据表明,营养不良导致的产前和产后肺部生长不良、感染和/或被动接触污染物均能导致慢阻肺。不同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在高社会人口指数(SDI)国家,行为风险(吸烟和二手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低SDI国家,环境暴露和早期生活事件是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 GOLD (慢阻肺全球倡议),稳定期慢阻肺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减轻当前症状,包括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力与改善生活状态;降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如预防进展、防治急性加重与降低死亡率。
目前吸入性药物主要包括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和糖皮质激素,可直接作用于气道,起效迅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全身的不良反应较小。“症状发作时用药,缓解后随即停药”是目前多数患者对慢阻肺治疗存在的误区,从而使得慢阻肺反复发作。对于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
非药物干预,如氧疗,呼吸训练是慢阻肺治疗中的重要一项。长期家庭氧疗在慢阻肺的应用上历史悠久,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慢性持续性低氧症状,并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开始长期家庭氧疗后3个月进行第1次门诊随访,以及第1次随访后6-12个月再次门诊随访,评估是否需要继续氧疗。平时需学习氧疗相关知识,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氧疗设备。
总之我们需积极重视慢阻肺,减少暴露危险因素预防慢阻肺发展,尽早做出诊断,确保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
徐镶怀 李婉珍 张童洋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呼吸困难
日常活动
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