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查看内容

世界看热讯:“我决不食言,我只懒到5月份”

2023-05-09 10:17:45

来源: 凤凰网

就在他们被“必须如此”所奴役的间隙,那些疯狂的“或许可能”总在耳边怂恿着他们去生活,去理解,去感知。他们中有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吗?当然,也就一个吧。最多两三个,在这寻寻觅觅的几千人之中。——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在读书时期,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不提供关于苦闷的课程。然而我们太熟悉苦闷这一感受了。

苦闷有很多别称,如痛苦、厌烦、乏味、情绪低落、没意思、废话、冷漠、无精打采、无动于衷、倦怠、忧伤、无聊等等,这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就总体而言是重复导致的产物。最常发生的场合是在工作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医治这一病态的最好药物或许就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创造。不幸的是,生活并未提供这种选项,因为,生活的主要方式恰恰就是重复。作家们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做得最好的,他们要耐得住寂寞,克服苦闷,最后化痛苦为思想的源泉,写出振聋发聩的作品。

五一小长假之后的工作日,这种感觉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会更明显。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这个问题,总结了作家们是如何度过倦怠的。当你感觉到工作“备受折磨”时,你至少还有以下8件事可以做:

01.

允许自己丧一丧,之后打起精神来

“你能整天都很糟糕,你能整个星期都很糟糕,但你不能整个月都很糟糕!”《激情与目标:那些最棒最年轻的商业领导者的故事》的作者 Daniel Gulati 曾这样说。我们不仅倾向于构写不开心和不满意的感受,也擅长对无聊沉闷进行过度反应,然后选择放弃。

这时候你需要很明确告诉自己的是:不只是我一个人这样,所有人都会感觉到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折磨。所以最关键的是,不能坐等着事情发生转机,允许自己丧一丧,然后打起精神来。作家们是这样告诫自己的——

安东·契诃夫:

没有钱用,但又懒得去挣钱。请您给我寄一些钱来吧!我决不食言:我只懒到5月份,从6月1日起我就坐下来写作。

M·斯科特·派克:

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这句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威廉·福克纳:

我注意到:一个懒惰的人,一个不愿动的人,一旦动起来,就会持之以恒动下去,就跟他坚持待着不动时一样,好像他不喜欢的倒不是动本身,而是开始和停止。

威廉·福克纳躺着朗读《我弥留之际》

02.

尝试早起

在 好好生活 这个问题上,村上春树可能是业界第一的 自律楷模 。相信很多阅读村上的人都尝试 过“村上式作息”, 据说,这套作息最早是村上为了防止久坐长胖研究出来的,他说:“一个作家,一旦长出赘肉就完蛋了。“

村上春树:

当我进入一本书的写作阶段时,我会在早晨四点钟起床,工作五至六个小时。下午的时候,我会跑步十公里或者游泳一点五公里(或者两样都干),然后读一会儿书,听听音乐。我晚上九点钟就寝。我每天重复这种作息,从不改变。这种重复本身变得很重要,就像一种催眠术,我沉醉于自我,进入意识的更深处。不过,要把这种重复性的生活坚持很长时间——半年到一年,那就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体力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写大部头小说就像救生训练一样,体力和艺术敏感性同样重要。

跑步中的村上春树

梁实秋: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蹿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做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海明威:

写书或者写故事的时候,每天早上天一亮我就动笔,没人打搅;清凉的早上,有时会冷,写着写着就暖和起来。写好的部分通读一下,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写什么就停下来。写到自己还有元气、知道下面该怎么写的时候停笔,吃饱了混天黑,第二天再去碰它。早上六点开始写,写到中午,或者不到中午就不写了,停笔的时候,你好像空了,同时又觉得充盈,就好像和一个你喜欢的人做爱完毕,平安无事,万事大吉,心里没事,就待第二天再干一把,难就难在你要熬到第二天。

抱着书的海明威和他的小狗格丽塔(“Negrita“也是一种朗姆酒的名字)

托妮·莫里森:

天亮之前写作是始于一种必要性;而那总是在早晨五点左右的时候。

最近我跟一个作家聊天,她描述不管什么时候她移到写字桌前所做的某件事。我记不清那是个什么手势——桌上有个东西,她在敲打键盘之前要摸一下——可我们开始谈起人们开始写作之前所经历的那些小小仪式。我起先觉得我并没有仪式,可随后我就想起来,我总是在起床后沏一杯咖啡,这个时候天还黑着呢——天必定是黑着的,接着我就喝咖啡,注视晨光浮现。 然后她说,噢,这个就是仪式呀。

而我意识到,对我来说这个仪式构成我的准备,进入那个我只能称之为非世俗的空间……作家全都要发明接近那个地方的途径,他们期望和那儿取得联系,他们在那儿变成导管,或者说他们在那儿加入这个神秘的过程。对我来说,光线是迁移的信号。它并非存在于光线之中,而是在它到来之前就在那儿。它给了我能力,某种意义上说。

03.

茶或咖啡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句话出自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他勤奋到每天写作十三个半小时,不喝咖啡怎么扛得住?他曾自己预测,“3万杯咖啡是我一生的句点。”不过,他还是比估算的寿命多活了一会,有研究估计,巴尔扎克一生大概喝下了至少5万杯咖啡。

我们不能仿效如此极端的做法,但茶或咖啡却不失为赶走疲惫、支撑你更高效工作的方法。

集聚过众多名人作家的圆顶咖啡

杜鲁门·卡波蒂:

我是一个“水平”的作家。只有躺下来——不管是躺在床上还是摊在一张沙发上,香烟和咖啡触手可及,我才能思考。我一定得吞云吐雾、细啜慢饮。随着午后时光渐渐推移,我把咖啡换成薄荷茶,再换成雪利酒,最后是马蒂尼。

维勒贝克:

福楼拜说(写作时)你得永远处于勃起状态。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我得时不时地散个步。其他方面嘛,饮食的话,有咖啡就行,真的是这样。咖啡会带你经历不同的清醒阶段。你一开始处于半昏迷状态。你写啊写。你喝更多的咖啡,你的清醒程度增加,这样的中间状态可以持续几个小时,这种时候就会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

W.H.奥登: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为精神的厨房引进了一些节省劳力的“设备”——酒精、咖啡、烟草、镇定药,等等——可是它们都很不完善,不断失灵,而且很容易使下厨的人受伤。

林清玄:

每天的生活其实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的茶更有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芬芳。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04.

形成一套作息规律

当然适不适合早起,要因人而异。早起可能是灵感之源,也可能是“万恶之源”,毕竟对有些人来说,早起真的毁一天。而且事实证明,起床时间跟能不能高效工作……并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好作家的生活方式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共同点是:无论何时起床,他们都拥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表,能够保证每日的创作时间。

形成一套作息规律,将有助于你找到工作中迫不及待投入的那部分,即更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大部分人都缺少一个连续的行动策略让自己从不满中获得满足,继而在满足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即使是列一列关于“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每日需做清单”之类的,也会让事情取得一个积极的效果。

西蒙娜·德·波伏瓦

波伏瓦

波伏瓦曾在日记里给自己制定了每天的日程:

9点到11点,处理信件与写日记 11点到1点,哲学(在日记里,她还在括号里标注了冥想) 3点到5点,哲学与阅读 5点到8点,写作

她读了很多书,有保尔·克洛岱尔、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写的,有其他很多作家的小说,还有关于哲学家和小说家生活的书。波伏瓦在为创作小说搜集素材做准备,她想要理清楚女性是如何发现能够“自由地选择做自己的”。虽然波伏瓦当时的笔记还比较零星琐碎,但是她已经开始探究“我们是谁”和“我们做了什么”的关系(也就是哲学家们所说的存在和行动的关系)。

波伏瓦严格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以至于稍有松懈,她就开始担心自己是否沉迷于友情而迷失了自我。

1929年1月,波伏瓦成为法国史上第一个在男子学校教授哲学课的女教师。

三毛

三毛和荷西

三毛在撒哈拉的那段时间,每天吃吃饭,睡睡觉,一天就过去了。最令人惊讶的是,她将睡觉分为了三次:

3:00-5:00,睡觉 5:00,荷西上班,一起起床 8:00-11:00,睡回笼觉 15:30,荷西下班 16:00,吃饭 18:00-19:30,睡午觉 19:30-23:00,看电视 23:00,吃饭 0:00-3:00,看书(荷西00:00已睡)

卡尔·荣格

荣格会在早上7点起床,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在私人办公室中度过两个小时不被人打扰的写作时间。下午,他通常会冥想或在周围的乡村长时间漫步。塔楼里没有电,因此日光暗去夜色朦胧之时,油灯为亮,壁炉送暖。荣格会在晚上10点上床休息。他说:“从一开始,我就感觉能够在这座塔楼里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恢复。”

君特·格拉斯

《巴黎评论》: 你是早上写,还是下午或者晚上写?

格拉斯: 不,绝不晚上写。我觉得晚上写作不太可靠,因为写起来太轻巧。早上读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写得不好。我需要日光才能写作。早上九点到十点之前我会吃早餐、阅读,还有听音乐。吃过早餐后开始工作,下午还有一个咖啡时刻,然后再开始,晚上七点前结束。

阅读中的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我成了职业作家,我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表了。做记者意味着在夜间工作。我是在四十岁开始全职写作的,我的时间表基本上是早晨九点到下午两点,两点之后我儿子放学回家。既然我是如此习惯于艰苦的工作,那么只在早上工作我会觉得内疚;于是我试着在下午工作,但我发现,我下午做的东西到了次日早晨需要返工。于是我决定,我就从九点做到两点半吧,不做别的事情。下午我应对约会和访谈还有其他会出现的什么事。

05.

运 动

有研究表明,为了长寿和健康,你可能需要的运动量比你想象的要少。利伯曼与哈佛大学的其他科学家共同提出过一个观点:锻炼没必要太难,每天8分钟都行。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跑步

电影《小妇人》(2019)中的女主人公乔

作家在小说《小妇人》中塑造了思想独立、渴望成为作家的乔,其原型就是奥尔科特本人。有趣的是,在那样一个没有跑鞋和运动服、只有长裙长靴的年代,她从小就热衷于跑步,重视体育锻炼。

她也让故事中的乔像她自己一样热爱奔跑。在小说中,乔说“我希望我是一匹马,这样我就可以在这美丽的空气中奔跑数英里而不会喘不过气来。”当被姐姐梅格问什么时候停下奔跑,乔回答:“直到我身体僵硬、年事已高、不得不拄着拐杖时,我才会停下来。只要我能,就让我做个小女孩吧。”

翁贝托·埃科:游泳

我一直说我善于利用空隙。原子和原子之间、电子和电子之间,存在很大空间,如果我们缩减宇宙、去除中间所有的空隙,整个宇宙可能压缩成一个球。我们的生活充满空隙。早晨你按了门铃,随后你得等电梯,到你出现在门前,中间又流逝了好几秒时间。在等你的若干秒里,我在思考正在写的一篇新文章。我可以在厕所、在火车上工作。游泳时,我想出很多东西,特别是在海里时。在浴缸里,想出的没那么多,但也有收获。

卡洛斯·富恩特斯:散步

我在早上写作。八点三十分我开始手写,一直到十二点三十分,然后我去游泳。回来吃午饭,下午用来阅读,然后去散步,准备第二天的写作。我现在必须先将书在脑中写出来,然后才坐下。我在普林斯顿散步的路线一直是个三角形:先到梅瑟大街上的爱因斯坦宅邸,然后走到斯托克顿大街上的托马斯·曼家,再走到伊夫林街上的赫尔曼·布洛赫居所。拜访这三个地方后我就回家,这时我已经在脑中为第二天的工作写了六七页了。

06.

接受自己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

事实上,不管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工作都有厌倦的时候。我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问自己,我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落入俗套后最残酷的事情之一,就是承认你也是俗套中的一个。”所以我们也要试着承认,工作本来没有意义,是你的目标赋予了工作意义。

约翰·厄普代克:

我在市中心的一家餐馆的楼上工作,每天早晨人们都会看到我爬上楼梯去办公室,我想伊普斯威奇的人们肯定在同情我,因为我要靠如此平凡而薄利的琐事来维生。而且,我还要参与当地事务,比如参加公理会教堂建筑委员会、民主城镇委员会,就在《时代周刊》登的我那张歪瓜裂枣的封面把《夫妇们》炒上天 的时候,我还在为镇上的“十七世纪日”撰写庆典脚本呢。

年轻时的约翰·厄普代克

海桑:

我愿意做一个有追求的、没出息的人。

罗伯特·波西格:

人们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到工厂做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事,也不去问为什么,因为这就是整个结构的要求。没有任何流氓或是坏蛋要他们这样。整个结构就是如此,它所要求的就是这样,没有人愿意因为它没有意义就承担改革整个组织结构的沉重工作。

07.

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什么也不想做的日子里,确保你仍可以做一些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有时,这些情绪会因为饥饿、疲劳、口渴,甚至只是一种被困在室内的感觉而发作。

像卢梭一样散步

让-雅克·卢梭有多种身份,他是哲学家、小说家、作曲家、散文作家、植物学家、自学者、逃亡者、政治理论家,及受虐狂。而最重要的是,他是步行者。他常走路,而且是独自行走。的确,和好友一起散步有其乐趣。但是,就本质来说,走路是一私人行为,我们单独走路,为自己走路。自由是走路的精髓,那是可以随意出发、归来,并随意漫步的自由。如英国作家罗伯特·刘易斯·史蒂文森所说:“可以走这条或那条路,一切随心所欲。”

“美味的食物

作家吕晓宇在《利马之梦》中写道:我开始重新审视食物,明白为人为什么能从看似无望的生活中超脱:痛苦面前一定有美味,那是人和痛苦对抗时创造的现实。

从偶像(学习对象)身上获得能量

唐·德里罗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写作习惯:

我上午用手动打字机写作。大约写四个小时,然后去跑步。这帮助我从一个世界抽身而出,然后进入另一个世界。树、鸟和细雨——这是很好的插曲。然后我下午继续工作,写两三个小时。回到读书时间,这一段是透明的——你都不知道它是怎么度过的。我不吃零食,也不喝咖啡。不抽烟——我早就已经戒烟了。屋子空间很大,房间也很安静。作家会寻找各种办法来确保自己的孤独,然后再寻找无数方式来浪费它。我会看看窗外,随意从字典中翻出词条来读。为了打破这一魔咒,我会看博尔赫斯的照片。

我当然读过博尔赫斯,虽然不是每本都看,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工作的——但是这张照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窗前或别处的作家。所以我试着让他成为我的向导,摆脱了无生气的漂浮状态,进入到另一个充满魔幻、艺术和预言的世界。

博尔赫斯和他的猫

立个小小的flag吧!万一实现了呢

( 下面为两则反面教材 )

胡适: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托尔斯泰:

9月19日 [莫斯科-亚斯纳亚·波良娜] 收拾好了。做了操。变得很有活力。出发了。爽了决定了,要去爱、去劳动,就这样。这都多少次了!人在旅途,我爱了。

9月20日 [亚斯纳亚·波良娜] 到了。累了。没有爱过,也没有劳动过。

08.

最好的步出方式永远是穿过

别为了去从事一个更充实的工作,而离开目前的工作岗位。

布罗茨基:

不过还另有一条出路。在你们看来,这个方法或许并不更好,也不见得更可靠,可是它直截了当,价钱还不贵。你们中间读过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仆人的仆人》一诗的人或许还记得他的这句诗:“最好的步出方式永远是穿过。”因此,我打算提供给你们的建议就是这一主题的变奏。

当苦闷袭来,你们就沉湎于苦闷。让那苦闷压垮你们,你们干脆沉下去,一直沉到水底。就整体而言,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法则,即你们越早沉到水底,便能越快浮到水面。

斯蒂芬·茨威格:

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松浦弥太郎:

按照顺序,一件一件地用心去处理好眼前发生的问题,这才是你该做的事。只要这么做,你心中的不安便不会再任意膨胀,只因你采取了具体的行动。

史铁生:

要紧的是果敢地迈出第一步,对与错先都不管,自古就没有把一切都设计好再开步的事。

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比如路上有很多障碍,将其清理到你能走过去就好,无需全部清除干净。鲁莽者要学会思考,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

雷·布拉德伯里:

我给自己的最后忠告是,那个幻想当魔术师的小男孩已经老了,你呢?

当你的清晨之音剧场在你耳边响起,别犹豫。行动吧。那些声音很可能在你想冲个澡整理一下思绪的时候就消失了。

关键是速度。用90里时速冲向你的打字机是治疗散漫的生命和逼近的死亡的最佳良方。

抓紧时间活着吧。

真的。

活着。写作。冲刺吧。

雷·布拉德伯里

莫泊桑: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评论区互动

你经历过职业倦怠期吗?面对倦怠你是选择开始一份新工作,还是克服。欢迎分享你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最新新闻
回顶部